[听见诗歌]诗经《小雅•鹿鸣之什•采薇》

诗经》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,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前11世纪至前6世纪)的诗歌,共311篇,其中6篇为笙诗,即只有标题,没有内容,称为笙诗六篇(南陔、白华、华黍、由康、崇伍、由仪),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。
《诗经》的作者佚名,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,传为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编订。《诗经》在先秦时期称为《诗》,或取其整数称《诗三百》。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《诗经》,并沿用至今。诗经在内容上分为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三个部分。《风》是周代各地的歌谣;《雅》是周人的正声雅乐,又分《小雅》和《大雅》;《颂》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,又分为《周颂》、《鲁颂》和《商颂》。
孔子曾概括《诗经》宗旨为“无邪”,并教育弟子读《诗经》以作为立言、立行的标准。先秦诸子中,引用《诗经》者颇多,如孟子、荀子、墨子、庄子、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,多引述《诗经》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。至汉武帝时,《诗经》被儒家奉为经典,成为《六经》及《五经》之一。
《诗经》内容丰富,反映了劳动与爱情、战争与徭役、压迫与反抗、风俗与婚姻、祭祖与宴会,甚至天象、地貌、动物、植物等方方面面,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。

《小雅•鹿鸣之什•采薇》

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靡室靡家,玁狁之故。不遑启居,玁狁之故。
  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曰归曰归,心亦忧止。忧心烈烈,载饥载渴。我戍未定,靡使归聘。
  采薇采薇,薇亦刚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阳止。王事靡盬,不遑启处。忧心孔疚,我行不来。
  彼尔维何?维常之华。彼路斯何?君子之车。戎车既驾,四牡业业。岂敢定居?一月三捷。
  驾彼四牡,四牡骙骙。君子所依,小人所腓。四牡翼翼,象弭鱼服。岂不日戒,玁狁孔棘。
  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行道迟迟,载渴载饥。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!

注释:

小雅:《诗经》中“雅”部分,分为大雅、小雅,合称“二雅”。雅,雅乐,即正调,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。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。薇: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,学名救荒野豌豆,又叫大巢菜,种子、茎、叶均可食用。

作:指薇菜冒出地面。止:句末助词,无实义。

曰:句首、句中助词,无实义。

莫(mù):通“暮”,此指年末。

靡(mǐ)室靡家: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。靡,无。室,与“家”义同。

猃(xiǎn)狁(yǔn):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。

不遑(huáng):不暇。遑,闲暇。

启居:跪、坐,指休息、休整。启,跪、跪坐。居,安坐、安居。古人席地而坐,两膝着席,危坐时腰部伸直,臀部与足离开;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。

柔:柔嫩。“柔”比“作”更进一步生长。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。

烈烈:炽烈,形容忧心如焚。

载(zài)饥载渴:则饥则渴,又饥又渴。载,又。

戍:防守,这里指防守的地点。

聘(pìn):问候的音信。

刚:坚硬。

阳:农历十月,小阳春季节。今犹言“十月小阳春”。

靡:无。盬(gǔ):止息,了结。

启处:休整,休息。

孔:甚,很。疚:病,苦痛。

我行不来:我不能回家。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。

常:常棣(棠棣),既芣苡,植物名。

路:高大的战车:斯何,犹言维何。斯,语气助词,无实义。

君子:指将帅。

戎:车,兵车。

牡:雄马。业业:高大的样子。

定居:犹言安居。

捷:胜利。谓接战、交战。一说邪出,指改道行军。此句意谓,一月多次行军。

骙(kuí):雄强,威武。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。

小人:指士兵。腓(féi):庇护,掩护。

翼翼:整齐的样子。谓马训练有素。

象弭(mǐ):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。弭,弓的一种,其两端饰以骨角。一说弓两头的弯曲处。

鱼服:鲨鱼鱼皮制的箭袋。

日戒:日日警惕戒备。

孔棘(jí):很紧急。棘,急。

昔:从前,文中指出征时。往:当初从军。

依依:形容柳丝轻柔、随风摇曳的样子。

思:用在句末,没有实在意义。

雨(yù)雪:下雨。雨,这里作动词。霏(fēi)霏:雪花纷落的样子。

迟迟:迟缓的样子。

 

译文:

采薇采薇一把把,薇菜新芽已长大。说回家呀道回家,眼看一年又完啦。有家等于没有家,为跟玁狁去厮杀。没有空闲来坐下,为跟玁狁来厮杀。

采薇采薇一把把,薇菜柔嫩初发芽。说回家呀道回家,心里忧闷多牵挂。满腔愁绪火辣辣,又饥又渴真苦煞。防地调动难定下,书信托谁捎回家!

采薇采薇一把把,薇菜已老发杈枒。说回家呀道回家,转眼十月又到啦。王室差事没个罢,想要休息没闲暇。满怀忧愁太痛苦,生怕从此不回家。

什么花儿开得盛?棠棣花开密层层。什么车儿高又大?高大战车将军乘。驾起兵车要出战,四匹壮马齐奔腾。边地怎敢图安居?一月要争几回胜!

驾起四匹大公马,马儿雄骏高又大。将军威武倚车立,兵士掩护也靠它。四匹马儿多齐整,鱼皮箭袋雕弓挂。哪有一天不戒备,军情紧急不卸甲!

回想当初出征时,杨柳依依随风吹;如今回来路途中,大雪纷纷满天飞。道路泥泞难行走,又渴又饥真劳累。满心伤感满腔悲。我的哀痛谁体会!

 

赏析:

《采薇》是一首有关从军与思乡的诗歌。
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”这是《左传》中的话,是说国家最重大的事情,除了祭祀先祖和神灵外,就是战争了。从之前部落与部落间的战争,比如黄帝与蚩尤、共工,尧、舜、禹与三苗,夏启与有扈氏之间的战争等,到国与国、诸侯与诸侯之间的战争,比如商汤灭夏、武王伐纣、春秋五霸等,上古的中国,战争是很频繁的,一言不合就开打的事情时有发生,所以很多上古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多是描写战争的。

《后汉书•匈奴传》记载说:“至穆王之孙懿王时,王室遂衰,戎狄交侵,暴虐中国,中国被其苦,诗人始作,疾而歌之。曰:‘靡室靡家,猃狁之故。’‘岂不日戒,猃狁孔棘。’”西周到懿王时,国势衰落,周边民族如西方的犬戎、北方的狄族频繁侵掠中原,猃狁是其中的一支,与周朝的战争不断。

这首《采薇》所写的,就是持续不断抵御猃狁的战争中,一个普通士兵的心声:

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靡室靡家,玁狁之故。不遑启居,玁狁之故。

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曰归曰归,心亦忧止。忧心烈烈,载饥载渴。我戍未定,靡使归聘。

采薇采薇,薇亦刚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阳止。王事靡盬,不遑启处。忧心孔疚,我行不来。

彼尔维何?维常之华。彼路斯何?君子之车。戎车既驾,四牡业业。岂敢定居?一月三捷。

驾彼四牡,四牡骙骙。君子所依,小人所腓。四牡翼翼,象弭鱼服。岂不日戒,玁狁孔棘。
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行道迟迟,载渴载饥。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!

当野豌豆的细芽刚探出地面的时候,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,直到年底了仍不能回去。没有妻室,没有家庭,也没有时间安居下来,一直在和猃狁打仗。

时间流失,豆苗很快生长的柔嫩茂盛了,再后来,豆苗又变老了,却仍然不能回家,我们的内心如火焚烧,如饥似渴。驻扎的地方不断变换,外患久未平息,真让人忧心,到现在也不能回去。

盛开的棠棣花旁边,将军的大车正驶过。车马武装得雄赳赳气昂昂,雕弓羽箭,准备周密。战斗以来,根本得不到休息,不过幸好一月里已经打了三次胜仗了。边患这么紧急,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?

终于要回去了!回想当时出征的时候,记忆中正是杨柳低垂的时节,柳条在和风中依依袅袅。如今大雪扑面,漫天纷飞,要回来了。道路艰难,又饥渴又疲惫。这满腔的悲伤,有谁能够体会的到呢!

采薇,是诗中一个独特的场景,在前几章中反复出现,让我们在战车与弓箭的紧张中感受到一种柔美。它也是《诗经》赋比兴手法中“兴”的方式,主要为引起下文对战事与思乡的描写。后世写战争的诗歌,便往往会用到“采薇”的典故。比如魏晋时代的诗人张华《劳还师歌》说:“昔往冒隆暑,今来白雪霏。征夫信勤瘁,自古咏采薇。”著名的大才子和美男子潘岳《关中诗》其中一首说:“周人之诗,寔曰采薇。北难猃狁,西患昆夷。以古况今,何足曜威。徒悯斯民,我心伤悲。”

关于采薇,除了《诗经》中的这首诗之外,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著名事件是伯夷、叔齐的故事。《史记•伯夷列传》中说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伯夷、叔齐是商末小国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,武王灭商之后,他们耻于食用周朝的粮食,便采薇而食,最后饿死在首阳山。从此之后,采薇便有了另外一重含义,就是对忠义、对气节的称赞。

在司马迁之前,秦朝末年的时候民间就流传着一首《采薇歌》:“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,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。”唱的就是伯夷、叔齐的故事。鲁迅先生《故事新编》中就有《采薇》一篇,改编的也是伯夷、叔齐的故事。现在的一些电视剧、电影中,也有不少以“采薇”作为角色的名字,或者作为片头曲、片尾曲演唱,可见大家对这个形象的喜爱。

紧张的战事,车马驰骋,雕弓羽箭,一副厉兵秣马的场景,士兵们枕戈待旦又思乡如焚,这首诗的基调整体上是严肃而伤感的。然而也有温馨的瞬间,采薇的场景就让读者轻松了不少,而读到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,就觉得那么温暖,那么难得。

这一句是这首诗最美妙的句子,也有人说它甚至是整个《诗经》中最美妙的句子。这句话并不是毫无根据。据《世说新语》记载:谢安曾把家族子弟召集起来,问:“《诗经》中那一句最佳?”侄儿谢玄便回答说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”清代学者方玉润注释过《诗经》,他的《诗经原始》也说:“此诗之佳,全在末章,真情实景,感时伤事,别有深意,不可言喻。”

保卫国家的战斗是崇高的,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行。”《秦风•无衣》中高昂的战歌振奋人心。但战争毕竟是残酷的,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”战争之后,饱经风霜的战士一个人回到家乡,细雨蒙蒙,道路漫漫,而乡关何处?《采薇》这首诗中的画面正是如此。从“杨柳依依”,温暖美好的回忆,到“雨雪霏霏”的清冷艰难的现实,这一时光与色彩的巨大差异中,是多少个生死日夜!清代的诗人王夫之评价这句诗说:“以乐景写哀,以哀景写乐,一倍增其哀乐。”

在当前社会,我们幸运地远离了战争,但它的场景我们是可以想象的,从战争中归来,是一种什么样的复杂心情呢?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”这一平静的描写中蕴藏的巨大情感,或许是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读者的永恒魅力所在。

 

你想把广告放到这里吗?

发表评论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留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