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半生诗圣杜甫,后半生少陵野老

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

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里裂。

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

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!

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

风雨不动安如山。

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

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

——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片段

杜甫永远都推己及人,永远都把儒家“仁”的思想放在人生的第一位。他宁愿用自己的死,换来这人世的康乐。这种精神,是圣人才有的精神,这样的诗人,值得我们称为诗圣。

在此之后,他想回故乡看看,于是他借钱买了条小船北上,这一路,他亦留下了许多经典。

《登高》
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
可是,他最终还是没有回到故乡,安史之乱还没有彻底结束,到处兵荒马乱。他不得不一而再,再而三地更改路线,有家不能回,最终死在了一条小船上。

文学意义上的盛唐,其实由李白和杜甫的一辈子构成,准确的来说,是李白的前半生,杜甫的后半生,他们最优秀的作品,都产于那个时期。

仔细一看,他们一个写大唐之盛,一个写大唐之衰,共同完成了5000年文学史上的最美拼盘。

李白活在盛唐,所以他可以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”

杜甫活在晚唐,所以他只能“安能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

前半生的诗圣杜甫,与诗仙李白及其相似。却在命运的推动下一步步变成了少陵野老。

就他个人来说,这样的经历是痛苦的;但是对后人来说,他的经历却是伟大的。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,他没有在命运的苛难下迷茫。

铸造他的,既有大时代的悲凉,又何尝不是他悲天悯人的情怀。当他在苦难中一点一点的为百姓代言时,他的精神已然万古长存。

他是诗圣杜甫,也是少陵野老。

你想把广告放到这里吗?

发表评论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留言!